<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 <dd id="6g0kr"></dd><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_亚洲图色成人_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亚洲,欧美精品._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我的桌面3.0 M1 Macmini 使用分享與桌面無線改造    

    數(shù)碼配件 02-03 18:22:25 18 0

    篇首語

    Hello,大家好,我是 KC~距離上次分享桌面已經一年多了,又到了寒冷的冬季,雙十二附近終于沒有忍住 M1 芯片的誘惑力,以剪輯視頻為由給自己敗了一臺 Mac mini 16G+256G 次乞丐版。圍繞 Mac mini 也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桌面,在兼顧使用原有 Win 筆記本的條件下,進行了一定的無線化改造。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下自己的新桌面,無線化改造的成果以及 Mac mini 和 macOS 使用體驗分享,并介紹下作為初入 Mac 的用戶安裝了哪些軟件以及它們的兼容性。

    文章全文近八千字,可能稍微會比較長,大家可以按需跳到對應的章節(jié),建議收藏后慢慢看~

    ▼依舊樸素風格的新桌面


    新桌面速覽

    原有舊桌面其實中間斷斷續(xù)續(xù)也更新過幾次,沒找到比較合適的全家福圖片,堅果 Pro3 拍照實在受不了賣了二手回血(血虧),NS 因為領導要玩 Justdance 拿回客廳連電視了。鍵鼠去年年中其實換過一次,不過有線連接在兩臺設備間(Mac mini 以及我的 Windows 筆記本)切換不太方便,屏幕掛燈雖然不需要更換,不過領導表示她也想要一個,這次就更換成了全新的無線控制器掛燈。

    ▼去年的舊桌面

    ▼新桌面,盡量做到不損失功能前提下的無線化

    這次桌面改造其實也不是一蹴而就,中間是用著不順手慢慢一件一件更換和入手的,先將主要部分列出來??紤]到年中左右可能會搬家,QHD 分辨率的 EW2780Q 顯示器日常使用足夠,家里還有臺27英寸顯示器(領導在用),顯示器部分近期是沒有升級計劃了。

    ▼主要保持不變和變更的部分

    在入手 Mac mini 前我基本是個完全的 Win 用戶(公司測試偶爾用用 Macbook),在入手前自己使用的筆記本也是 i7-10510U+MX350/i5-9300H+核顯這些性能偏入門的機器,自始至終從來沒相信過某些 M1 吊打 i9 或是 Zen3 這些想法。入手 Mac mini 主要是想體驗 macOS (包含 FCPX 剪輯軟件),使用目標是入門級的視頻剪輯與輕度辦公,Win 與 Mac 雙機黨對 M1 macOS 的兼容性也有一定的耐受度,考慮到 8G 內存可能不足從官網訂購了 16G+256G 的次乞丐版 Mac mini 2020。

    ▼B 站 UP 極客灣Geekerwan 關于 M1 的硬核評測真的非常硬核,墻裂推薦

    ▼單核 IPC 不錯的 M1,能耗比也相當不錯,在 Mac mini 中帶來了非常安靜的使用體驗

    顯示器左邊是 Mac mini 和海備思 Type-C 擴展塢,其實一開始是沒有搜索到這款擴展塢的,本來準備給 Macmini 買一個立式擴展塢。碰巧逛論壇發(fā)現(xiàn)了這款,從尺寸和接口上算是少有的為 Mac mini 定制的專用擴展塢,同時提供了 USB-A、SD、TF 以及 SATA 接口,可以理解為普通擴展塢+硬盤盒的二合一設計。

    放置在 Mac mini 頂部的設計很巧妙,合金材質質感與顏色都與 Mac mini 很搭配,手頭正好有一塊閑置的東芝 SATA SSD,插進去作為 Mac mini 的擴展硬盤。不過這款產品由于是兩三年前就發(fā)布了,這次為新 Mac mini 只是更換了配色,5Gbps 的總帶寬兼顧 USB Hub、SD/TF 讀卡器以及 SATA 硬盤連接,導致讀寫速度不是特別的快,據(jù)說后續(xù)會有升級更高速率并支持 M.2 接口 SSD 的新款。

    雙11低價入手了 MX Master 2s,由于 Master 2s 同時支持 2.4G 接收器和藍牙連接,鼠標在 Mac 和 Win 之間切換還是很方便的。但是 Win 和 Mac 來回切換有線機械鍵盤實在太麻煩了,USB 來回插拔讓我很快放棄了我的有線機械鍵盤,二手出掉后近似同價入手了同為 MX 系列的 MX Keys。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有些好奇,為什么在 MX Master 3 已經發(fā)布的時候還選擇 2s 呢?畢竟 2s 比 3便宜了快300塊,考慮到 Master 2s 的續(xù)航還是不錯的,偶爾用一下 Mirco USB 也不麻煩(大寫的 QIONG)。至于 MX Keys,主要是看中了它的鍵帽的兼容性(同時支持 Win 和 Mac 雙鍵位),對于初入 Mac 的用戶來說可以更輕松的使用。軟件部分支持也很好,Logi Options 在 Win 和 Mac 下都可以很好的工作, 自定義快捷鍵對于效率提升也很大,F(xiàn)low 也可以直接在 Mac 和 Win 間無縫切換(屏幕邊緣稍微等一下就可以直接移過去)。

    ▼MX Keys 以及 MX Master 2s

    屏幕掛燈部分先前我使用的是明基的 Screenbar Plus,這次也升級到了 Yeelight 屏幕掛燈 Pro,亮度、光路、顯色指數(shù)都不輸明基,價格上也有優(yōu)勢,還有無線控制器、氛圍燈(可以在米家 APP 內聯(lián)動)并接入米家。當然如果不需要氛圍燈,僅從無線控制角度考慮, Yeelight 屏幕掛燈標準版(支持米家)和米家屏幕掛燈(同為 Yeelight 出品,不支持米家 APP 控制)是更入門更親民的選擇。

    ▼Yeelight 屏幕掛燈 Pro 的無線控制器

    桌面右邊是 EleksTube IPS RGB 擬輝光管時鐘,雖然格調可能沒有輝光管那么高,但是勝在可以自己動手 DIY 圖片,作為拍照背景和時鐘都不錯。


    明基 EW2780Q+Mac mini+海備思硬盤擴展塢

    明基 EW2780Q

    EW2780Q 是我用了蠻久時間的一臺顯示器了,IPS 屏幕+QHD(2560X1440)分辨率+99%sRGB 色域+內置 treVolo 音效音箱,2個 HDMI2.0 以及1個 DP 接口可以同時接多個設備。我目前是使用 MagicBook Pro 全功能 USB-C 接擴展塢(同時供電),然后使用擴展塢的 HDMI 連接顯示器,另外一邊的 Mac mini 使用自帶 HDMI 接口同時連接顯示器。由于 EW2780Q 自帶音箱的效果還行,Mac mini 的自帶音箱只負責開機"咚"的一聲,不過 macOS 連接顯示器時自帶的音量調節(jié)失效,每次只能手動調節(jié)顯示器的音量稍微有些麻煩。


    Mac mini 2020(M1)

    Mac mini 算是蘋果產品線中更新比較慢的產品,目前官網機型對比可查的只有 M1(2020)、2018以及2014三個版本,甚至嚴格來說 Mac mini 2020 還是一款有升有降的產品。

    相比 Mac mini 2018來說,M1 2020 更換了全新的 M1 SOC 并使用了全新的統(tǒng)一內存架構,但是最大的可擴展內存也僅為 16GB,內存大小限制應該也是目前 M1 芯片只登陸 Macbook Pro 13的原因之一。未來 Macbook Pro 16、iMac、iMac Pro 這些產品應該會搭配更多的大核心的 M1x 或者 M2/M3 芯片,內存大小應該也會更大,對性能有更高需求的用戶可以在2021年再耐心等等。

    外觀方面 Mac mini 應該不需要太多的介紹,這一代 M1 Mac mini 2020 基本沿用了原有模具,主要變更點是配色換回了銀色,尺寸方面依然是19.7X19.7X3.6cm,不過重量輕微降低到1.2千克(應該是主板減重)。實際從拆解視頻來看內部空閑的空間蠻大的,實際現(xiàn)在這個尺寸并不太 mini(比很多 NUC/迷你主機大),如果更換新模具減小體積才是真正的 mini。

    Mac mini 全部的接口都集中在背面,除了電源接口、千兆網線以外,還配備了2個 USB4.0/雷電3,一個 HDMI 2.0、一個 3.5mm 耳機孔和兩個 USB-A 接口。相比2018減少了2個雷電3接口,LAN 口也不支持選配 10Gb,這部分應該是 M1 芯片的限制了。老 Mac mini 的 SDXC 卡槽也同樣沒有回來,對于經常使用相機的用戶來說,需要自己配備 SD/TF 讀卡器了。


    海備思硬盤擴展塢

    由于 Mac mini 所有接口都在后面,同時也缺少 SD/TF 卡讀卡器,因此我入手了一款海備思(HAGiBis)的 USB-C 擴展塢。這款擴展塢是少有的專門為 Mac mini 設計的,采用的是疊放在 Mac mini 上方/下方的設計,并且內置了 SATA 硬盤接口可以為 Mac mini 擴展硬盤。由于我入手的是 16+256G 次乞丐版 Mac mini,搭配這款擴展塢剛好解決了硬盤不足,以及 Mac mini 缺少讀卡器的問題。

    其實這款擴展塢應該是為2018 Mac mini 設計的,當時是深空灰配色版本,這次為 Mac mini 2020新出了銀色配色。整個外殼也都采用了合金,長款也和 Mac mini 完全一致,不過質感和邊緣過度相比蘋果老道的工藝還是有一些差距。

    手頭剛好有塊閑置的東芝 SATA SSD,插入擴展塢作為 Mac mini 的硬盤擴展,256G 的 Mac mini 也不那么擔心硬盤不足了。

    海備思這款擴展塢的速度為 5Gbps,還同時兼顧了硬盤盒、讀卡器以及 USB Hub 的功能,因此在讀寫數(shù)據(jù)表現(xiàn)一般。實測我的 SATA SSD 讀寫速度都在 300MB/s 左右,SD 卡的讀寫速度在 80MB/s 左右,并不能完全釋放它們的性能。不過實際使用起來還是比較穩(wěn)定和流暢的,如果對速度要求更高,外置雷電擴展塢和雷電硬盤盒性能表現(xiàn)會更好(價格也更貴一些)。

    ▼能在正面直接插入 SD/TF 卡,使用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

    ▼使用擴展塢時,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測試 SSD 讀寫數(shù)據(jù)

    ▼使用擴展塢時,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測試 SD 卡讀寫數(shù)據(jù),測試 SD 卡為金士頓 CANVAS GO Plus 256GB

    ▼日常相機和運動相機使用的 SD 和 TF 卡

    這款擴展塢的疊放其實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底座放置在 Mac mini 之上,好處是縫隙更小更加一體化,缺點是擋住了蘋果 LOGO。另外一種方式是放置在 Mac mini 之下,好處是依然可以吃到蘋果的 LOGO,不過由于 Mac mini 下方的墊腳較厚,會讓擴展塢和 Mac mini 之間的縫隙大一些。這里我是選擇把擴展塢放置在 Mac mini 上方,畢竟電腦日常是使用的,二者同時使用的整體性比一個 LOGO 更加重要些。

    ▼底座在上縫隙更小

    ▼底座在下縫隙大很多,但是蘋果 LOGO 朝上


    Yeelight 屏幕掛燈 Pro+EleksTube IPS 擬輝光管時鐘+amiibo

    Yeelight 屏幕掛燈 Pro

    之前我使用的屏幕掛燈是明基的 ScreenBar Plus,作為這個品類的先行者,ScreenBar Plus 在光路和使用體驗上其實都很不錯。不過這系列產品太久未進行更新,很多后來者已經在價格、使用體驗上接近甚至超過它了。剛好就把舊的明基屏幕掛燈轉換到領導的電腦上,自己新入一款來完成這次的桌面無線化改造。

    經過對比我選擇了來自 Yeelight 的屏幕掛燈 Pro 版,80個 0.2W LED 燈珠支持2700K-6500K 可調色溫,顯色指數(shù)也達到了 Ra95。 無線控制器的設計讓桌面更加整潔,并且接入米家配合其他設備聯(lián)動可以實現(xiàn)很多有趣的智能設備玩法,此外還可以在米家 APP 內和其他燈光設備組成燈組。

    ▼金屬噴砂機身

    ▼兩種色溫的 LED 燈珠,利用控制二者的比例來實現(xiàn)無極色溫調節(jié)

    ▼無線控制器

    除了一般的屏幕掛燈功能以外,Yeelight 屏幕掛燈 Pro 還集成了氛圍燈功能,對于不支持氛圍燈的顯示器也可以方便的實現(xiàn)氛圍燈系統(tǒng)。不過我目前的桌子上方有吊柜,搬家后留出足夠大的背景墻效果才能完全發(fā)揮,到時候準備再入手一兩個桌面氛圍燈來和屏幕掛燈組成燈組模式。

    ▼氛圍燈組,每顆 LED 可以獨立工作的,米家/Yeelight APP 內支持設定為靜態(tài)、呼吸、循環(huán)、燃彩四種燈效

    除了使用無線控制器進行控制外,利用米家 APP 可以實現(xiàn)更多的自定義功能,比如自定義四種模式、調節(jié)屏幕燈和氛圍燈的顏色和變化模式等,設定的自由度在目前屏幕掛燈中應該算是非常高的。


    EleksTube IPS 擬輝光管時鐘

    最早是想入手輝光管的,碰巧在這家銷售輝光管燈的店鋪看到了這款 IPS 擬輝光管時鐘,被種草后入手。這款擬輝光管時鐘采用的是全彩 IPS 屏幕,自己經過簡單的組裝即可使用,軟件方面需要在 Windows 下使用,目前已經提供了20多種表盤風格。

    ▼軟件內提供了多種表盤風格可選

    ▼外殼采用黑色陽極氧化噴砂的鋁材,質感很不錯,透明亞克力設計也可以看到內部鍍金電路板

    ▼支持自定義圖片模式,比如下方的 HUNTER


    amiibo 馬里奧婚禮造型

    這款馬里奧婚禮造型的 amiibo 是之前國行促銷時入手的,49元的價格也不算很貴,個人認為作為桌面擺件或是節(jié)日的小禮物還是蠻不錯的。


    綠聯(lián)手機支架

    另外最近還入手了一個綠聯(lián)的金屬手機支架,金屬材質也和我目前桌面的金屬風很搭配,橫豎防止手機都很方便,不過價格相比很多塑料產品稍微高了一點點。


    羅技 MX Master 2s+ MX Keys

    MX Keys

    其實單獨作為無線鍵盤來說 MX Keys 并不是性價比之選,畢竟同價位有非常多的無線/三模機械鍵盤可以選擇。Keys 主要的優(yōu)點在于鍵帽兼顧了 Mac 和 Win 用戶,對于初入 Mac 的用戶來說,能夠看到 Command、Option 的鍵帽對于熟悉鍵位是莫大的幫助。

    MX Keys 的多設備間切換也很方便,直接使用快捷鍵1/2/3即可。另外要說的是羅技的優(yōu)聯(lián)是支持單個優(yōu)聯(lián)發(fā)射器連接多個設備,因此我的 MX Keys 和 MX Master 2s 目前是共享同一個優(yōu)聯(lián)發(fā)射器的。

    MX Keys 雖然不是機械鍵盤,但是手感與舒適度方面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靜音效果也可圈可點。


    MX Master 2s

    MX Master 系列應該是羅技比較經典的辦公鼠標系列了,為什么在有 Master 3 代的時候我入手了 2s 呢?主要是從網上評測來看二者的功能很接近,2s 只是充電接口(Micro USB)稍稍落后于這個時代,其他使用上和3代差距不大價錢卻優(yōu)惠不少。

    自由轉動模式的滾輪使用起來也很順手,休息時候用力讓滾輪高速旋轉起來也很解壓。

    MX Master 2s 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自定義按鍵比較豐富,除了底部的手勢按鈕以外,側面的拇指滾輪和兩個側鍵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果說缺點的話,這款鼠標的體積相對比較大,女生和手小的用戶使用起來可能會不太習慣。


    Logi Options

    為什么要單獨把 Logi Options 列出來呢?其實單從硬件來說 MX Master 2s 和 MX Keys 有很多的競爭對手,甚至手感或者顏值比 MX 系列雙雄還要更好。

    但是羅技的鍵鼠軟件方面做的確實很不錯,無論是 Win 還是 macOS 下面,安裝了 Logi Options 后 Master 2s 和 Keys 才是完全體。

    在 Options 內可以方便的自定義按鍵功能,像常用的 Mission Control、Launchpad、應用程序 Expose 都可以利用自定義按鍵來實現(xiàn)。同時軟件也內置了多組手勢按鈕預設,即使沒有妙控板也可以利用鼠標手勢實現(xiàn)非常多的快捷鍵。而且還可以針對應用程序單獨設定,通過良好的設定可以非常高的提升日常使用時的效率。

    此外使用 Master+Keys 的組合還可以使用羅技的 Flow 以及 Easy-Switch,尤其是對于雙機黨來說,使用 Flow 可以近似無縫在兩臺電腦間實現(xiàn)鍵鼠切換(在屏幕邊緣稍微需要一點時間),對于使用羅技鍵鼠的用戶來說 KVM 切換器就被徹底淘汰了。


    Mac mini 與 macOS 使用體驗、軟件推薦

    前面講了很多外設的使用體驗,把 Mac mini 與 macOS 留到了最后,因為我對 Mac 實話了解還不是特別多,這部分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先簡單介紹下 Mac 的使用體驗。

    1.macOS 容易上手嗎?好用嗎?

    作為一個差不多20年 Windows 用戶來說,第一次深度接觸 Mac 其實很多地方會不習慣,二者的操作邏輯上有不少的不同。我覺得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新系統(tǒng)都需要一個學習過程,我個人覺得 Mac 有很多地方使用習慣與 Windows 有差異,但是系統(tǒng)本身也是有不少亮點的。比如空格鍵可以很方便的預覽圖片、視頻,甚至是 Excel 中的部分數(shù)據(jù),在你找不到鼠標的時候晃動光標,光標就會變得巨大讓你方便看到。

    并且內建的 APP Store 也有接近 iPhone 的體驗,當然 Mac 軟件相比手機還是比較少,采用 Apple Silicon 的 Mac 還可以安裝 iOS/iPad OS 應用,后期軟件適配好的話應用會非常豐富。


    2.256G 的入門版存儲容量夠用嗎?

    256G 硬盤顯示總空間為 245GB,包括系統(tǒng)以外安裝了 Office 三件套、LR、PS、FCPX、達芬奇,以及一些小的比如石墨文檔、XMind、微信等小一些程序,目前剩余硬盤空間 175GB。不過我是將一般的文件存儲在擴展塢的 SSD 內,只要有外部存儲可用,軟件不安裝太多的情況下 256G 我個人覺得還是足夠用的。


    3.8G 內存還是 16G?

    由于 Mac mini 無法自己加內存,8G RAM 還是 16G RAM 就是一個問題了,我截取了2個日常使用的狀態(tài),一個是使用 Safari+LR+微信+石墨文檔,以 8G 內存還是有一定余量的。使用 Edge(目前還是 Intel 版轉譯)開啟十幾個標簽頁后吃掉了好幾個 G 內存,所以如果開啟的軟件比較多,而且都是比較大的軟件,可能 8G 內存會稍微有些吃緊。

    ▼偶發(fā)的高負載,一個 Edge 吃了好幾個 G 內存

    ▼使用 LR 處理圖片,同時開了微信、QQ、石墨等程序


    4.M1 Mac 兼容性如何?

    由于 M1 芯片基于 ARM 架構,而前幾年的 Mac 都基于 Intel X86 架構,為了兼容性 MacOS 上帶來了 Rosetta 2 轉譯功能。對于很多還未過渡到 ARM 架構的軟件,Mac OS 可以使用 Rosetta 2 轉譯后運行,并且 Rosetta 2 是預轉譯,因此第一次會消耗一定的時間(根據(jù)不同軟件時間不同)進行轉譯,后續(xù)每次打開就是轉譯后的軟件了。

    目前 PS、Edge(穩(wěn)定版尚未支持原生 ARM,開發(fā)版本以及支持)經過轉譯后可以運行,除了速度稍慢一些外沒有太多明顯的 Bug,具體軟件是否原生/兼容轉譯/不可用大家可以到 doesitarm 、isapplesiliconready 等網站查詢。不過有些軟件安裝后沒有啟用 Rosetta 2,直接運行程序會遇到閃退問題,需要到對應的應用程序列表-簡介,勾選 Rosetta 才能正常運行。

    目前大部分日常軟件都可以在 M1 Mac 上運行,尤其是蘋果自家的 FCPX 以及微軟 Office 都已經是原生支持 ARM 架構了。不過很多 FPCX、PS 的插件在 M1 Mac 上還未適配,如果你的工作流依賴很多插件暫時還是不建議把 M1 Mac 作為主力生產力工具來使用。

    游戲部分我平時玩得比較少,實測暴雪的星際爭霸復刻暫時是不能運行的。

    另外一點要說的是流暢度,其實 M1 芯片的 macOS 并沒有給我特別驚艷的感覺,相比 Win10 動畫更細致,但是 Safari 和 Edge(轉譯版)新建標簽頁/打開網頁速度其實一般。不過 LR 導出 A6400 RAW 圖片的速度感受上比 i7-10510U+MX250 速度還是稍快一些,因為我是日常使用并沒有做特別嚴格的對比,這部分僅供大家參考。


    軟件推薦

    由于使用 macOS 時間還比較短,入門的時候安裝了一些軟件,有一些感覺對于新手還是比較有用的,這里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macOS 老鳥如果覺得推薦不好,也可以評論區(qū)分享下自己覺得比較好的軟件~

    CheatSheet

    對于初入 macOS 的用戶來說,快捷鍵可能是遇到的第一大問題,CheatSheet 是一款輔助顯示快捷鍵的軟件,長按 CMD 3秒就可以顯示快捷鍵,并且點擊對應快捷鍵也可以直接進行對應的操作,對于新入 macOS 的用戶來說非常推薦。


    iShot & 超級右鍵

    雖然 macOS 自帶截屏功能,但是第三方的 iShot 截屏使用起來會更加順手,Opt+A 的截圖快捷鍵也更加順手,并且還是免費軟件。另外如果初入 macOS 想要實現(xiàn)類似 Windows 上右鍵功能的話,同樣由iShot 開發(fā)者開發(fā)的超級右鍵也值得嘗試,可以更加方便的創(chuàng)建不同的文件、快速發(fā)送和打開特定文件夾,自定義文件/文件夾圖標。


    Downie 4

    Downie 4 應該是我用過的最強的視頻下載軟件,簡單拖放網址就可以開始下載,并且還會智能的幫你同時下載視頻和字幕,除了價格稍貴一點真的沒什么缺點。


    騰訊檸檬

    騰訊檸檬清理是朋友推薦給我的一款免費清理軟件,除了常見的清理和應用卸載以外,狀態(tài)欄內也可以方便的顯示系統(tǒng)狀態(tài)。


    結語

    這次桌面文章分享內容稍微有些超出預期,邊寫邊改來到了6000字,權當作為新入 Mac 和桌面無線化改造的一點點記錄吧。希望對各位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歡迎大家在點贊收藏并在評論區(qū)留言三連,我是 KC,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我的桌面3.0 M1 Macmini 使用分享與桌面無線改造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容相關的產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

    網友評論
    正镶白旗| 普陀区| 绥中县| 西昌市| 林芝县| 罗城| 红河县| 齐齐哈尔市| 贡觉县| 伊川县| 西藏| 温泉县| 大厂| 方山县| 绍兴县| 涟源市| 木里| 府谷县| 永寿县| 宁强县| 刚察县| 金塔县| 盘锦市| 磴口县| 宝应县| 永嘉县| 冀州市| 望谟县| 阆中市| 南丹县| 根河市| 定边县| 磴口县| 玉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吉木萨尔县| 内江市| 浮山县| 佛冈县| 石阡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