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可能,有些人不想要寶寶。原因很多,比如擔憂道聽途說的八卦:大李的孩子整晚哭鬧,小白家的寶貝7歲了還跟父母一個床,胖子家的小丫頭一晚上要醒來六次……
事實也許真的如此,但沒有那么可拍,很多睡眠問題都是嬰幼兒時出現,并且人為強化的,至少有一部分完全可以避免或者修正。我之前分享這方面經驗時發(fā)現有一類評論很多,大意是睡得好的寶寶都是天使,睡不好的寶寶各不相同,完全無救。
我真的很想說,也許有天賦異稟的孩子,也許真有難搞的娃,但比例絕對沒有這么大。必要硬件環(huán)境,合理的輔助手段,一硬一軟,你也能成為軟硬天師,養(yǎng)一個睡得好的寶寶。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營造良好的入睡環(huán)境,扒一扒那些會買還要會用的助睡好物。
嬰兒床
還是想重提一次,寶寶分床應該是共識,我不是權威,也不做公知,不做呼吁。
嬰兒床在中國目前并沒有國標,查了一下。2011年更新的《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GB28007-2011)》在許多指標上已經優(yōu)于國外同類標準。但該標準只適用于3~14歲的兒童床,對于不滿3歲的嬰幼兒床仍要使用《家用童床和折疊小床(QB2453-1999)》這個落后于時代的強制標準。
如有興趣的寶爸寶媽可以找來看看,文檔網址贈送: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01/7045161145001141.shtm
另外,我還找到了一個補充的解釋,也可看看:
http://www.ncfs.com.cn/NCFS/ViewDetail.aspx?NGUID=3458df175ff349bfb1a3f32ce95d2932
總體來說,內化一下標準的要點,我覺得主要在于兩個問題:材質環(huán)保、設計安全。
好孩子是國內嬰童用品的知名品牌,我家寶寶的很多用品就是他家的。
這一款床相對比較實惠,在活動期間可以500多拿下,用個2年甚至3年是沒問題的。但我要提醒一下家長,嬰兒床有延長功能,不建議使用,提早換床。
高檔嬰兒床也有不少選擇,主要是歐美設計,比如博世這一款,第一眼見到印象深刻。
功能非常強悍,當然也許對于普通人家來說,溢價太多而已。
嬰兒床,哪家都會買,但買了不用的估計也不在少數,一定要記得,嬰兒床就是給寶寶睡覺的,不然買它作甚。
抱被
大家都上過產科醫(yī)院免費的育嬰課吧?
沒上過的其實有點遺憾,反正請假陪檢,閑著也是閑著。我聽過新生兒科護士長傳授育嬰知識,包括洗澡、穿衣、肚臍護理,撫觸,換紙尿褲、包抱被等等,受益匪淺。
抱被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在中國不言而喻,就算年輕的爸媽什么都不懂,也會被強制培訓學會如何包裹寶寶。
抱被在寶寶的睡眠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無差別的在醒和睡之間交換,但也造成了抱睡的麻煩。合理利用抱被,而不是養(yǎng)成抱睡,我們可以嘗試2個階段的練習:
1、寶寶在抱被里睡著后,放回嬰兒床
懷抱這包著抱被的寶寶輕輕拍拍,說些輕柔的語音,發(fā)現寶寶睡著了,先動動承托寶寶的手臂,寶寶如果不醒就可以輕輕放回嬰兒床,不要再解開抱被。放的時候記得按照腳、屁股、背部、頸部、頭的順序,最后讓頭部接觸床,這樣不容易驚醒寶寶。
2、寶寶有睡意的時候,就放回嬰兒床
經過前期的磨合,大家肯定也熟悉了自家寶寶睡覺的特點,何時困了,大概多久會睡著,就可以試試在寶寶困了的時候,讓他們直接在小床里睡著。
因為有了抱被的溫暖和觸感,寶寶不會排斥床的感覺,加上我們輕柔的引導,花點時間讓寶寶習慣這種自己入睡的形式。
如果孩子再稍大些,會翻身抬頭了,抱被也就該退位了,因為小小的,緊緊的包裹會讓小家伙不舒服。
睡袋
抱被給了寶寶緊緊的溫暖和安全感,睡袋接替了保暖的重任,把自由舒服的睡姿還給了寶寶,讓他們繼續(xù)在獨自安睡的習慣上愈加堅定。
很多爸媽舍不得孩子獨自睡的重要原因是擔心孩子踢被子,蓋多了熱怕寶寶踢,蓋少點更怕寶寶踢被著涼。如果睡袋能很好的解決這個痛點,是不是寶爸寶媽就能安心讓寶寶獨自睡呢?這個,基本上,還有點難,但此時開始磨合也不算晚??!
我記得女兒是半歲以后用睡袋的,用過很多種睡袋了,一起看看吧!
這種睡袋還有著抱被的風格,關注了寶寶喜歡把手拿出來的細節(jié),又給了腳部充分的活動空間。
這種睡袋也用過一段時間,春秋乍暖還寒的時候,寶寶不喜歡捂著,但又容易著涼,把睡袋穿在身上,在蓋上小薄被。ps:建議抱被在此時利用上,充分榨取剩余價值!!
夏天炎熱,空調又涼氣襲人,怎么辦,考慮一下這種背心式睡袋加薄被。
冬天,我喜歡這種分腿式,厚被子穿在身上,然后再蓋上一層,對了,有陣子連襪子也沒脫,踢被子最嚴重的的那個冬天。
記得臨睡前給寶寶換上睡袋,里面只用穿貼身的內衣,然后講故事,或者玩玩手指游戲,玩玩安撫玩具,漸漸困了就穿著睡袋睡,我們再給他們蓋點東西就行了。
枕頭
初生的寶寶,我們不給枕頭睡,不管是刻意不給,還是忘了提供,都沒有關系,因為這個時期寶寶力量小,頸背部運動機制不足,枕頭有害無益。
小寶寶容易吐奶,而且有時候措手不及,我們最好在頭下枕一條對折的毛巾。
關于枕頭的高度,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圖,但只能做參考,因為孩子的條件不一樣,而且枕頭高度跟枕芯材質也有關系。
話說枕頭跟睡得好不好有什么關系?我是這么看的,枕頭可以讓我們睡得更舒服,因為人體脊柱在頸部有一個較大幅度的生理彎曲,而且我們的頭部和肩膀之間在側臥時也有一個高度差需要彌補。隨著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這兩個現象都會漸漸顯現,影響睡眠的舒適程度。
所以差不多2歲的寶寶,就可以放心用枕頭了,當然,提前用也可以,但是1歲以內不建議用。
嬰幼兒枕頭,面料以純棉為優(yōu),填充材質建議纖維、棉、乳膠、羽絨,不建議谷物、中藥材,因為孩子容易出汗,汗水會讓植物填充物腐敗霉變。
天然的乳膠填充透氣柔軟,還能抑菌,在嬰幼兒枕頭領域已經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只是很多不支持水洗,也不建議在陽光下晾曬,當然這都不算大問題,一款抑菌的枕頭足夠安心,何況還有枕套隔離。
其實便宜的枕芯也是很好用的,人造纖維彈性好,可水洗,容易伺候,價格也便宜,針對嬰幼兒的情況做了相應的調整,這樣的枕芯可以考慮。
如果希望有更多的功能性,人造纖維也有高端一點的選擇,比如降溫、抑菌、透氣性等等。
寶寶的枕頭要經常關注,如果覺得枕頭跟身形不匹配了,就要早做準備進行更換,畢竟一個枕頭睡久了,我們很難發(fā)現它不舒服,因為習慣了,直到有一天睡到了更舒服的枕頭,就像進入一個新世界。
床笠
如果順利,寶寶終于要脫下日日夜夜相伴的紙尿褲了,但尿床的風險也就擺在爸媽眼前。朋友圈里看過一個笑話,同事的寶貝一晚上尿了兩個床,最后只能在凌晨四點鉆進了外婆的被窩。
床上用品被尿濕是跑不掉的,怎么都會中招,床單被套洗一洗,被子曬一曬咯,但床墊就麻煩了,晾曬不方便。
我建議用床笠,防水床笠,保護了床墊,省去了晾曬床墊的麻煩。
這是比較簡單的床笠,也能具備必要的防水和透氣功能,購買時要注意自家嬰兒床的尺寸。
床笠要用到多大?其實我也不確定,其實床笠可以一直存在,因為它的防水和透氣,正是床墊和床單之間最好的緩沖層,就算成年人的床上,也可以用這個,挺好的。
問題來了,遇上了我同事家的能干寶貝,一晚上尿兩輪甚至三輪怎么辦?
答:準備兩個床笠!
安撫玩具
安撫玩具到底是輔助入睡還是干擾入睡?
這曾是我一直疑惑的問題,但最終我我發(fā)現,有選擇的問題,也有使用的問題。首先不要選擇普遍意義上的安撫玩具,比如搖鈴,一動就會發(fā)出聲音,又比如平時游戲時的玩具,會讓寶貝下意識的興奮。睡眠安撫玩具有著類似的標簽:安靜的聲音,平緩的音樂,溫暖的發(fā)光。
我們平時可以收好睡眠時才用的安撫玩具,睡覺時才拿出來,一次次如此,條件反射或者會形成,雖然人類是高等級生命,但對于寶寶,心智還是很簡單的。
最網紅的安撫玩具莫過于費雪的小海馬,至今大概都熱賣了十年。
燈光效果,呼吸節(jié)奏,助眠的音樂,經典的可愛樣子,難怪這件玩具被無數次推廣?,F在又有了新版和智能版,在哄睡安撫這件事上,又做出了新意思。
或者換個新造型,功能也有些變革,這只小水獺,我在朋友家見過,比起小海馬,我覺得它似乎更好一點。
易偉達的這款聲光小河馬,可以營造出星空,結合音樂,演繹了自己的催眠時光。
寶貝再大一些,我女兒已經不再需要小海馬了,她從小就抱著一個小佩奇睡覺,現在也抱著,這大概就是她最長情的伴睡玩具了。
我覺得這方面,家長要注意觀察和引導,把一個小物件賦予陪睡人設,安全的人設,被照顧的人設,寶貝會主動把睡覺和這個小玩具聯系起來。
不推薦清單
我一直在糾正自己在育兒方面的偏差,比如這次提到睡眠,我也想列一個不推薦品類清單。因為這些物件對寶寶有危險,對好習慣也無益。
矯形枕頭
這類產品的出發(fā)點是對寶貝頭型的塑造,迎合父母希望給予孩子更好容貌的期望。但這類產品有多少用先不說,帶來的危險卻是公認的。
這樣的形狀的枕頭,還是不必購買了,人為的干預經常給寶寶變換位置是最好的手段,遠比這些看似有用。
床圍
如果寶貝跟大人一起睡,可能需要床圍,但是小寶寶有可能卡在床圍和床的縫隙中,風險不得不承認。
換個角度,如果大寶貝還要跟父母一起睡,靠著床圍不掉下床,這也是不建議的睡眠習慣。
所以,我不推薦床圍,平時也盡量不讓寶貝在大人的床上玩。
會買還要會用
我想,一定有人會說誰誰的孩子是天使寶寶,從小就睡得好,我家寶寶一出生就如何如何。就像我開篇就說過誰家寶寶都不是天賦異稟,有些問題只是在喂養(yǎng)中被強化了而已,做得好的一點點被強化就成了好習慣成了天使寶寶,小問題被強化就成了毛病成了惱人寶寶。
有人說這些東西買了都沒用,我想說東西買了要用好,買貴不如買對,買對不如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