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看到一個笑話,兩位帶有紋身的糙漢在澡堂里去洗澡,其中一位頸部帶有一串大金項鏈,就當他坐進澡池里時,搞笑的一幕發(fā)生了,大金項鏈竟然浮在水面上了,在初中物理講解密度一章時就學過,金的密度是19.32克/立方厘米,而水的密度是1.0克/立方厘米,按理說金放入水中應該是下沉才對,這樣的一幕讓它同伴看見后著實很驚訝!
“大哥!你這金項鏈咋還浮起來了呢?”
金作為一種貴重金屬,不但可以作為保值的資產(chǎn),也是財富的象征,民間時常說道某某人富有常用“披金戴銀”來形容。不僅如此,使用金來作為材料進行工藝創(chuàng)作的工藝品,因工藝水平和歷史時期的不同其貨幣價值和文化價值成倍的上漲,也是在最近入手一條帶有西藏藏民特色的手鏈后似乎才更加明白。
作為與故宮文創(chuàng)相似的品牌,布達拉宮也有自己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兩座歷史名城名聲雖然都不小,但對后者還不是很熟悉,不過趕在牛年到來之際,入手的這款布達拉宮方勝紋鍍金手環(huán)看樣子能讓我在回家時與同伴們炫耀一番。
小小的包裝盒頂面約為10*10厘米的方形,高約5厘米,分為上下兩個盒蓋,上下蓋并不完全靠攏,露出下盒帶絨毛的包邊。
俯視看上去盒面上印的圖案頗具藏族風格,畫面上很像廟堂穹頂壁面上的彩繪圖案,配色在在藏民服飾中也時常見到,盒蓋側(cè)面環(huán)繞的圖形也多見于屋檐瓦楞,整體包裝上給人的感覺十分古樸,但又缺少一些現(xiàn)代化的流行元素。
打開上蓋后映入眼簾的是一串紅繩鍍金手鏈、一份中國國檢金銀珠寶質(zhì)量檢測中心的檢驗證書和一份佛陀開光過的開光證,帶絨的內(nèi)襯給人一種寺廟中“蒲團”的感覺。
從檢驗證書的說明上來講,這個手鏈以銀925作為基材,然后再上面鍍上金,果然有“披金戴銀”的感覺,它們整體的重量為4.38克,差不多一張A4紙的重量。
手鏈由各部分用紅繩連接起來,對于手鏈中心處的圖案,不去查查資料的話還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以為只是設計師憑空想象設計出來的。
其實不然,圖形來自于《阿毗達磨藏》中的記敘,20 世紀的門唐派也有相應的壁畫作品呈現(xiàn)其外形,這個手鏈的設計靈感也來源于此,它將象征國王權(quán)威的方勝紋和象征皇后賢惠的連環(huán)錢紋糅合在一起,大體的含義就是彰顯尊貴和祈福。
然后在這個圖形的正反面呢,構(gòu)造圖形是一樣的,主要的差別是正面還用仿琺瑯工藝進行了處理,還添加了紅黃綠粉青藍這幾種顏色,色彩上比背面一側(cè)要鮮艷,表面也要更光潔。
這是其設計的古老來源,如果你有使用過手鏈的情形,那么紅繩另一側(cè)的鎖扣結(jié)構(gòu)你因該見過,不管是幾十元、上百元和還是上千元的手鏈,這種結(jié)構(gòu)都很常見,一來考慮美觀,二來是為適配不同粗細的手腕,這一點上比較普通了,算得上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設計元素。
最后這款手鏈做工上還是挺細致的,寓意也吉祥,打算帶回家紅紅火火過年去,但由于是鍍金飾品,所以使用過程中不注意的話會造成氧化后色澤變差,在使用過程中還是要遠離油、汗及化學試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