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專業(yè)玩家的非專業(yè)玩法,獻丑了。
小固家的臺式電腦,是外設比核心三大件還貴的存在:
我的電腦配件的第一部分:
· CPU:Intel G1840
· 主板:華碩B85M
· 硬盤:西數(shù)500G
· 內存:金士頓1666 4G*2
· 顯卡:華碩GTX650Ti 2G
▲以上全部2020年在某二手魚分幾次淘的舊貨,價格很低很低。
我的電腦配件的第二部分:
· 機箱:喬思伯U4 PLUS
· 電源:酷冷至尊銅牌MWE500W
· 風冷:喬思伯MX400塔式風冷
· 鍵盤:黑爵K870T三模機械鍵盤
· 鼠標:羅技G304無線鼠標
▲以上是2020年分次全新購入。
我的電腦第三部分:
· 顯示器1:LG標屏17寸
· 顯示器2:Innocn N1U 4K
▲LG顯示器1是我同學2009年購入,前幾年丟了給我。
這遠古配置電腦,櫝比珠貴,畢竟是“外貌協(xié)會”成員。之前一直裝的是WIN7系統(tǒng),平時偶爾能玩一下NBA2K14或者極品飛車16,跑起來還是比較順暢,但偶爾也會卡頓,現(xiàn)在媳婦兒換了份工作經常要在家加班得把這電腦給她用,她要求裝個WIN10系統(tǒng),得淘個固態(tài)硬盤做系統(tǒng)盤,順便把那兩個游戲也放在固態(tài)硬盤上。
花最少的錢升級舊電腦,效果最明顯就是裝個固態(tài)硬盤當系統(tǒng)盤。
這B85M主板支持不了M.2接口固態(tài)硬盤,只能上SATA3.0接口的。這款固態(tài)硬盤采用64層 3D DAND閃存,進口閃存顆粒不會出現(xiàn)之前網友說的國產顆粒斷電掉盤問題,五年質保,用著放心。
本來作為系統(tǒng)盤,128G就夠用了,想著還可以放游戲和一些軟件,就選了256G的。以前還沒沒接觸過固態(tài)硬盤,開箱墊在手里,覺得特別的輕。
鋁合金的硬盤外殼,跟喬思伯的鋁合金外殼很搭配,因為機箱是雙側透的,就是右側也是鋼化玻璃,可以看到里面。如果“ORICO”的logo小一點就好了。
厚度0.7CM,很薄。
相比安裝系統(tǒng),硬盤安裝就太簡單了,只需要將硬盤4個角擰上對應橡膠和螺絲,對著機箱的SSD位置卡上去就OK。
喬思伯U4 PLUS的SATA3.0固態(tài)硬盤位置只有2個,如果要安裝多個SATA3.0接口的固態(tài)硬盤,得考慮其他機箱。
另外買機箱或者固態(tài)硬盤,一般都不會配硬盤數(shù)據線的,某寶3元包郵買了2條,順便把機械硬盤數(shù)據線也換一條新的。
雙側透機箱,想好看點,走線要求比較高,有時間再換一個模塊化電源,走線就能好看點了。
各位可有性價比高的模塊化電源推薦?
按照網上新硬盤安裝的方法,先4K對齊、分區(qū)等各種操作,然后主板設置好,準備安裝系統(tǒng)。
手上沒有大內存的U盤,用一個移動固態(tài)硬盤當U盤,用U盤魔術師把U盤制作成啟動盤,下載一個WIN10系統(tǒng),一頓操作操作猛如虎,終于把系統(tǒng)安裝好。
無意間發(fā)現(xiàn),用移動固態(tài)硬盤來裝系統(tǒng),比U盤的速度快多了。
老顯示器看著還是不舒服,換了個4K便攜顯示器將就著用。
安裝系統(tǒng)后,裝了360殺毒和360安全衛(wèi)士,以及拖了一個滿載的機械硬盤,開機時間是16秒,相比原來的兩分鐘開機時間,還是比較滿意的。如果安裝WIN7系統(tǒng),開始時間可以在10秒以內。
Orico迅龍固態(tài)硬盤256G速度官方速度是順序讀取548MB/S,順序寫入510MB/S,在我這臺老機器上面的讀寫速度用軟件測試讀取速度485MB/S,寫入414.8MB/S,還算滿意。
果然,WIN10界面就是比WIN7舒服。
任務完成。
總結:解決電腦軟件問題最簡單方法是重啟電腦,解決舊電腦卡頓問題是裝固態(tài)硬盤。
附幾張電腦裝機后的照片,櫝比珠貴,果不其然。
▲以上圖片均擺拍,書桌太小了,臺式機主機怎么能放桌面上呢,拍完照立馬丟到桌子下。當年失策,裝修時候定制家具沒把書桌做得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