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從什么時候起鼠標開始追求輕量化設計,總覺得我并沒有適應,因為我更喜歡有分量的產品,總覺得沉甸甸的質量才會更有手感。但是時代變了,想要有更精確的操作太重的鼠標真的會拖累你。
這是我體驗的第二款Darmoshark的產品,鑒于之前對于Darmoshark K1鍵盤的好印象,這款無線鼠標我有充滿了期待。
手頭這款Darmoshark鼠標一共有兩種配置可選,一種是有線的型號為N1,另一種則是下面這款GN1,它具備了無線功能。
其實N1與GN1的外形其實是一致的,可以看到包裝內的泡棉是有為有線鼠標做考慮。
鼠標附送的附件很齊全,除了一個帶有l(wèi)ogo的貼紙之外,還附送了一套紅色的鼠標側裙防滑貼,以及8個鼠標腳貼。
鼠標的主要配件包括鼠標主體、Type-C數(shù)據(jù)線、接收器
數(shù)據(jù)線接頭有鍍金,而且包含一個理線帶還設計有抗干擾磁環(huán),一條數(shù)據(jù)線做得這么細致可以說在這款鼠標在細節(jié)上也下足了功夫。
另外一個小東西稱之為轉換器,它的一端為Type-A接口,另一端則為Type-C接口,它的目的就是有些玩家將2.4GHz接收器與鼠標距離較遠的時候,可以通過這個轉化器將鼠標與接收器距離靠近,從而杜絕鼠標操作的延遲問題。
鼠標的三圍128mm*66mm*39mm,大小適中。之前對于這種追求輕量化的“洞洞鼠”外觀還是比較排斥的,畢竟部分粗制濫造的“洞洞鼠”是真的丑。手頭這款型號為GN1的鼠標在外觀設計上我覺得是過關的,銀色與灰色為主體的顏色搭配紅色作為點綴感覺還是很搶眼的。
這個漸變的外殼設計可以說是匠心獨運,從銀色過渡到黑色自然協(xié)調。另外可以注意到鼠標頂部的開孔為正六邊形,側面的開孔則是不規(guī)則的六邊形。
鼠標專為右手設計,在鼠標左側設計會比右側略微高一些。在鼠標的左側位置友兩顆紅色的可編程按鍵。所有按鍵以及滾輪都為醒目的紅色做到了風格統(tǒng)一。
再來看鼠標底部,傳感器居中設計,四個角布置了四個腳貼,另外在鼠標靠近底部的位置是友兩顆不起眼的按鍵的,一個用來控制燈光,一個用來切換回報率。
鼠標做成這種孔洞式的造型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輕量化,實際表現(xiàn)確實很好,整個鼠標重量79g,比起一般的游戲鼠標減重不少。
不僅重量控制優(yōu)秀,整個鼠標的重心也穩(wěn)定在中間位置,不會有頭重腳輕使用不順手的情況。
再來看實際使用,鼠標與電腦連接之后并沒有絢麗的RGB燈效,只是在鼠標靠近頂部位置會有有紅色的指示燈亮起,鼠標通過不同的顏色來表示當前的DPI,當然顯示的顏色可以通過配套驅動進行更改。
本人的手掌長度大約20cm,握持這款鼠標的手感感覺還可以,趴握的話鼠標長度會稍差一點,但也能夠給予手掌中心位置以一定的支撐,抓握的話感覺輕松靈活,每一個按鍵都可以靈活的照顧到。
可能是重量輕的緣故,鼠標移動過程非常舒暢。傳感器為PAW3335,并支持6檔DPI調節(jié),在保證了指向精準的要求下還有著不錯的節(jié)能表現(xiàn)。另外按鍵采用歐姆龍微動,點擊壽命可以達到2000萬次,實際按壓手感很清脆,按鍵反饋表現(xiàn)很好。
安裝Darmoshark GN1專用的驅動可以對鼠標進行更多的設置。
6個按鍵都可以進行改鍵設置,常見的更改都可以做到,而且還針對游戲設置了一鍵三連發(fā),以及火力鍵這樣的功能。
當然它也是支持宏的,可以通過驅動錄制一段操作,然后將這個操作保存便可以通過鼠標一個按鍵實現(xiàn)一串的復雜操作,日常辦公可以設置復制與粘貼的快捷操作,如果玩游戲多可以錄制一套連招使用。
另外在驅動中可以對DPI切換進行設置,默認鼠標中間的按鍵為DPI切換,可以在驅動中更改DPI的級數(shù),以及每一級DPI的具體數(shù)值。另外驅動中雖然有顏色設置,但是設置的是每一級DPI的顏色,感覺沒有炫彩的RGB燈效略有遺憾。
最后,對于這款GN1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外觀有質感,性能不掉隊,還有輕量化的設計能夠讓操作更加順手,我唯一擔心的可能是這些小孔里時間久了可能容易積灰,不過這應該不是大問題。
全文完,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