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配置消費級顯卡的筆記本被莫名冠以“游戲本”的名字,往往配以炫酷的設計外形,但卻有點重量,所以很少在外面見到用戶攜帶。
由于我平時確實有剪輯視頻的需要,去年就看上了ROG冰刃5的雙屏設計,外觀低調、足夠輕薄、性能夠強。唯一的問題就是主屏幕需要在高刷和高分辨率之間做個取舍,第二屏幕和高刷主屏幕之間的配合又總有些問題,高分辨率又沒辦法應付游戲。
就在今年年初,ROG適時更新了全新ROG冰刃5雙屏高性能游戲本,使用4K+120Hz高刷高分辨主屏,主副屏幕保持近乎一致的分辨率,軟件上也做了優(yōu)化,搭配AMD 銳龍9 5900HX移動處理器,現(xiàn)在成為了一個可以撒開膀子干活的“游戲本”。
整體設計:
去年華碩推出了兩款雙屏設備,一款主打輕薄的華碩靈耀X2 Duo,另外一款就是ROG冰刃5,前者D面一起上抬,ROG冰刃5通過轉軸的設計僅抬起副屏,D面依舊保持水平。全新的ROG冰刃5雙屏依舊延續(xù)了上代的設計,在開蓋狀態(tài)只是將B面的副屏抬高一定角度,按照官方數(shù)據(jù),抬高了13°。
在主屏幕15.6英寸且有兩塊屏幕的情況下,ROG冰刃5雙屏可以將重量控制在2.5kg,合蓋后的機身厚度也只有20.9mm。這種輕薄體積的高端性能本市面上有不少,但由于太高B面的設計,在這么輕薄的體積內可以做到好散熱的不多。
在這么極致輕薄的情況下,抬高B面增加進風面積可能是唯一改善散熱的辦法,不然這套配置用這個模具神仙也壓不住。
作為妥協(xié),鍵盤下移無可厚非,觸摸板自然被擠到了右下角。鍵盤下移后也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距離屏幕比常規(guī)筆記本遠一些,需要適應。
這一次最大的升級就是主屏和副屏終于有了近乎一致的體驗,補齊了唯一的短板。作為小升級換代款,并沒有等到11代的Intel處理器,反而等來了AMD 銳龍9 5900HX。全新“Zen 3”架構的移動端小霸王,8核心16線程,90W的性能釋放,足以成為現(xiàn)在移動端處理器中無敵一般的存在。
外觀細節(jié):
接下來一起看看這臺全新升級的ROG冰刃5雙屏細節(jié)上有什么變化,A面保持了低調的家族臉譜,“敗家之眼”的LOGO不會發(fā)光,金屬材質的打磨帶有低調和內斂的商務氣息,這也是為什么選擇這款筆記本作為自己主力干活機器的原因之一。
主屏幕采用IPS材質,15.6英寸三面窄邊框的設計,下巴為了適應抬高的屏幕寬不少,不過屏幕素質已經是頂級了。4K分辨率、120Hz的高刷新率,支持Adaptive Sync技術,3ms的超低延遲搭配100%Adobe RGB高色域,近乎完美的表現(xiàn)。
對了,這塊屏幕還支持Pantone認證,色彩還原精準,重度剪輯視頻或者修圖都完全沒有問題。
副屏同樣使用了IPS材質,支持觸摸,4K分辨率+100%sRGB色域,這次升級還給副屏加入了觸控筆的支持,軟件也進行了優(yōu)化,玩法更多了。
在邊框下方還貼有AMD 銳龍9 5000系列的標識,以及非常醒目的ROG官方超頻標識,本來性能就已經爆表的5900HX被ROG這么一調教,性能釋放更加強勁。
C面副屏下方就是鍵盤,ROG冰刃5雙屏使用了每顆按鍵獨立控制RGB燈光的鍵帽,1.4mm的鍵程,全鍵無沖,默認沒有小鍵盤。除了按鍵有些小以外,鍵盤的按壓手感不錯,不過由于鍵盤下移,所以包裝內附送了一個腕托,可以略微改進一下打字手感。
觸摸板造型比較特殊,豎直的造型,上下高度增加了,但是左右滑動距離減少,需要適應一下。不過按壓手感和滑動手感不錯,有獨立的左右按鍵。
在這塊觸摸板中還專門加入了小鍵盤轉換按鍵,可以將觸摸板變成數(shù)字小鍵盤,正好湊成一塊全尺寸鍵盤。從這個設計更能看出,ROG默認用戶用這臺機器會外接鼠標,這塊觸摸小鍵盤只是“恰好”可以作為觸摸板使用。
D面有不規(guī)則的出風口,從出風口可以隱約看到散熱風扇,為了壓住這顆超頻過的5900HX,散熱模塊采用了5熱管雙風扇+4出風口的設計,搭配B面增加進風的設計,將將可以壓住這套配置。
整體外觀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主副屏幕的升級是最為明顯的,低調的外觀讓ROG冰刃5雙屏同傳統(tǒng)游戲本劃清界限,定位更趨于內容創(chuàng)作和游戲本夾層的中間地帶,妥妥的生產力工具。
擴展配置:
稍微了解ROG冰刃5系列的都應該知道,ROG冰刃5是不自帶攝像頭的,新款也沒有內置攝像頭,不過隨包裝附送了一個『ROG 鷹眼獨立攝像頭』。這顆攝像頭支持1080P 60幀的錄像,集成了麥克風陣列,可以抑制環(huán)境噪音,算是補齊沒有攝像頭的問題。
不常使用的話,附帶的底座就夠了,只不過要忍受照鼻孔的尷尬角度。當然也可以搭在屏幕上方,拍攝角度正常了,但會占據(jù)一定的屏幕空間,各有利弊吧。
不過回想一下,這么多年使用筆記本,基本上沒有打開過攝像頭,反而有些不能物理遮擋的攝像頭還會貼個東西擋一下。自己也過了上網課的年齡,手機的攝像頭就足夠使用了,筆記本電腦基本不會用到攝像頭這種東西。
接口配置方面,左側有一個MicroSD卡的卡槽、電源接口和耳麥接口,這個卡槽如果是全尺寸的SD卡可能更實用一點,不過MicroSD 4.0規(guī)格的速率也不錯,至少速度確實很快。
右邊是主要的擴展接口,2個USB3.2 Gen2速率的Type-A和1個USB3.2速率的Type-C。這個Type-C支持視頻輸出,最高可以支持DP1.4速率,也就是8K 60Hz,并且支持100W的快充。
背面還有RJ45的千兆網線接口、又一個USB3.2 Gen2速率的Type-A和全尺寸HDMI2.0,支持4K60Hz的獨顯輸出。
電池總共90Whrs,支持獨顯直連模式和集顯模式,100W的PD快充協(xié)議可以用30分鐘充50%左右的電量。因為快充的加入,讓這臺性能怪獸可以真正使用到移動場景下,無論是移動還是辦公都完全不違和。
性能表現(xiàn):
在性能測試之前先過一下這臺ROG冰刃5雙屏的配置,CPU是AMD 銳龍 9 5900HX,獨顯是NVIDIA GeForce RTX 3080,雙通道DDR4 3200頻率的32GB內存。
從說明可以看出,主屏幕來自友達,副屏是京東方的屏幕。
硬盤有兩個M.2接口,預裝了2TB的SSD,兩個接口都支持PCIe 3.0x4的NVMe固態(tài),后期可以加裝。內存應該是板載了16GB,另外一條可以擴展到32GB,最高內存可以使用48GB 3200MHz的配置。
這套配置已經是現(xiàn)在筆記本的天花板了,接下來看看性能表現(xiàn)怎樣。
使用CPU-Z可以看到這顆AMD 銳龍9 5900HX的信息,7nm的工藝制程,使用的是全新的Zen3架構,TDP為45W。經過ROG的調教,加速主頻可以到4.6Ghz,最高支持90W的性能釋放。
在基準測試中,這顆5900HX單核和多核成績都超過了隔壁的桌面端i7-10700,Zen3架構在移動端CPU表現(xiàn)確實令人驚嘆。
在R20的跑分中,這顆AMD 銳龍9 5900HX單核成績?yōu)?84,多核成績5591分,多核性能表非常亮眼。
在3Dmark中,ROG冰刃5 雙屏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80的Time Spy Extreme分數(shù)為5623,Time Spy的分數(shù)為10791, 光追Port Royal為7080。
2個1TB固態(tài)組成了RAID0,表現(xiàn)也非常不錯,順序讀取達到6.8GB/s,順序寫入有5.8GB/s,基本已經跑滿PCIe 3.0 x 4的帶寬,現(xiàn)階段的頂級固態(tài)表現(xiàn)。
散熱壓力測試:
性能表現(xiàn)無需多言,這么輕薄的模具下散熱如何?華碩不僅改進了散熱模組,還給CPU使用了液態(tài)金屬的導熱材料。
使用AIDA64進行單烤測試,CPU溫度相對緩慢上升,保持在90W左右的功率,最終穩(wěn)定在92℃左右浮動。確實如ROG所承諾的那樣,CPU可以維持在90W,最高溫度下鍵盤也只是溫熱, 不過WASD區(qū)域的溫度會略高,倒也不至于燙手的程度。
使用顯卡直連的模式進行甜甜圈壓力測試,顯卡頻率穩(wěn)定在1050MHz上下,溫度維持在70℃以下。華碩給這顆NVIDIA Geforce RTX 3080移動端顯卡提供了7相供電設計,可以實現(xiàn)130W的性能釋放,如果使用ROG BOOST的超頻頻率,這顆顯卡最高可以到1645MHz的頻率。
游戲測試:
最后就是喜聞樂見的游戲測試,這個環(huán)節(jié)調節(jié)到增強模式。
在CSGO中,默認4K分辨率,畫質全部最高,平均幀率在150以上,可以跑滿120Hz刷新率。CSGO對CPU的壓力比較大,獨顯占用一直不滿,不過跑滿刷新率的前提下,可以流暢玩4K分辨率下的CSGO。
“眾生平等”《刺客信條:奧德賽》的測試中,4K分辨率,全部最高畫質,平均幀率43。這款游戲在4K分辨率下運行還是有點壓力,顯卡全部滿占用的情況下,游戲過程會出現(xiàn)略微的卡頓現(xiàn)象,建議降低分辨率或畫質游玩。
《古墓麗影》的表現(xiàn)比較流暢,在4K分辨率最高畫質下平均幀率有61幀數(shù),全程幀率比較穩(wěn)定,玩起來沒有問題,不過由于高分辨率的問題,顯卡已經滿占用。不過這種注重畫面的3A游戲,60幀以上就可以流暢游玩,只是無法獲得更高幀率。
最后的重頭戲就是《賽博朋克:2077》,很多人關心這臺ROG冰刃5雙屏是否可以流暢玩這個游戲?
在4K分辨率下,開啟最高畫質和最高光線追蹤效果,平均幀數(shù)只有30多幀,由于開啟光線追蹤,游戲過程有可感知的卡頓,CPU和GPU的負載都較高。當然在臺式機上開啟光線追蹤也是非常吃性能的。
經過一些調整,畫質不變依舊采用最高畫質,將光線追蹤開到中等,打開DLSS后,幀數(shù)可以到50幀左右,基本保證游戲流暢,不過還是沒有達到60幀的穩(wěn)定表現(xiàn)。因為4K分辨率的關系,如果想要流暢玩《賽博朋克:2077》,建議還是關閉光線追蹤。
經過一番嘗試,保持最高畫質不變,關閉光線追蹤后,平均幀數(shù)在70~80幀之間,全程也比較穩(wěn)定,沒有出現(xiàn)掉幀的問題,基本保證流暢運行《賽博朋克:2077》。
總結:
以上就是這臺游戲本的全部測試,從最后的游戲測試中就能看到,在4K 高分辨率下CSGO 游戲表現(xiàn)出眾,有些游戲確實給性能帶來些許的負擔。但調整畫質后,基本也可以維持在60幀數(shù)以上,只是想要在3A大作上跑滿120Hz的刷新率還有些困難。
這么一塊優(yōu)秀的屏幕如果僅僅用來跑游戲未免有些浪費,4K 120Hz的屏幕色彩表現(xiàn)出眾,更高的刷新率在日常操作中也有肉眼可見的流暢提升。搭配同為4K分辨率的副屏,移動窗口的時候渾然一體,非常適合作為生產力工具或者直播互動等環(huán)境下使用。
視頻創(chuàng)作者日常都會使用2塊甚至以上的屏幕來提高效率,ROG冰刃5雙屏給移動辦公的場景下提供了雙屏幕,這么低調商務的外觀,非常適合年輕的設計師等內容創(chuàng)作者作為工作站使用,強大的性能絕對不會給工作效率拉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