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DT(High-End DeskTop)平臺確實比較小眾,價格是第一道門坎,然后是其強大的性能對于很多游戲用戶沒有多大的提升。
對于intel平臺,這幾年隨著對手的崛起,不斷提升自家主流平臺的性能和核數(shù)量,但HEDT平臺似乎被遺忘了(X299于17年發(fā)布)。而且現(xiàn)在主流平臺的單核CPU性能都超過了X(至尊)系列CPU,確實感到有些尷尬。
但另一方面,HEDT平臺價格也是在不斷降低,不再高不可攀,這次帶來一套入門級別的10代X CPU+X299的組合,它肯定不會適合所有人,但少數(shù)的專業(yè)用途還是會需要它,所以這里就和大家分享下這套裝機方案。
▼
另外這次著重性能測試并沒有使用常規(guī)機箱,安裝在了開放式機箱上,方便裝機以及完成各種折騰。
▼
▼
▼
▼
▼
這套PC的硬件配置:
CPU:intel i9-10900X
主板:華擎(ASRock)X299 Extreme4主板
內(nèi)存:宇瞻(Apacer) 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套裝*2
顯卡:索泰(ZOTAC)RTX 3070Ti-8GD6 天啟 OC
散熱:超頻三(PCCOOLER)凌鏡GI-CX360 ARGB CPU水冷散熱器
電源:全漢(FSP)額定850W Hydro K Pro 850W 電源
機箱:Tt(Thermaltake)Core P3
硬件開箱與介紹
CPU
全新的盒裝十代X系CPU在JD上賣得不便宜,入門級的10900X要3k多,但其實在TB和咸魚上2k出頭就買得到,更何況還有很多便宜的ES和QS(還是建議買正式版的)。
▼
10900X(Cascade Lake X) 在2019年年末發(fā)布,價格比前兩代便宜多了,但還是沒有挽救它的沒落。LGA2066和主流的CPU的外觀差別挺大的,右上角還有一個用于透氣、平衡內(nèi)壓的小孔。
▼
即使12代CPU(左側)也增加了些面積,但和X系列比起大小來,就像個弟弟。另外X系列的2066個觸點自然也是比12代的1700個觸點多出了不少。
主板
主板是華擎的的EX4系列,也是入門級定位。
▼
好歹X299也是曾經(jīng)王者級的存在,即使入門級也不會顯得的寒酸。EX4為黑灰配色,有點商務風格,布局上也很規(guī)整,還是挺挺漂亮的,是標準的ATX板型。
現(xiàn)在X299的優(yōu)勢主要是啥?那就是4通道,最大256GB的內(nèi)存支持(好像必須得搭配10代X系列才支持256GB內(nèi)存,前代是128GB內(nèi)存),比Z690的雙通道+128GB內(nèi)存翻了一倍。
▼
EX4兩邊各四條DDR4插槽,標稱最高支持到4200MHz,左右各有一顆PWM控制器,型號為up1674P,是一顆2相的PWM控制器,MOS 為 FDPC5030SG。
▼
右側的4條內(nèi)存槽,也能看到雙8Pin的CPU輔助供電插口。
▼
X299另外一個小優(yōu)勢是原生就有8個SATA接口,可支持iRST的RAID0/1/5/10和SRT。另外有一個前置USB 3.1 Gen1接口,由于出品年代沒有配備前置的type C接口。
擁有更多的通道數(shù)量本來是十代X系列的一個優(yōu)勢,但隨著主流平臺紛紛配備了PCIE 4.0,以及12代的通道大規(guī)模擴充,使得還使用PCle 3.0的X299已無優(yōu)勢可言。
▼
EX4有三條全長的PCIe插槽,前2條使用兩條金屬裝甲強化,搭配44-lane型CPU(10代X系列都是)可以在x16/x16/x4模式下工作。最上面還有一個PCIe 3.0 x1接口,是和左邊的KeyE M.2 接口共享通道的(網(wǎng)卡需要自行購買)。
2個PCIe 3.0 x4 M.2接口,如果安裝SATA 協(xié)議的SSD會導致一個SATA口失效,PCIe協(xié)議的SSD則沒有影響。
▼
背部IO接口:共提供了8個USB,包括2個USB 2.0,4個USB 3.1 Gen1和2個USB 3.1 Gen2(1個tpyeC),提供了一顆1543作為Type-C的主控芯片,一顆3142作為USB3.1的主控芯片;2個PS/2接口;音頻口包括5個3.5mm個1個光纖輸出;一個千兆以太網(wǎng)口,網(wǎng)卡芯片為Intel I219V;此外還有一個Clear CMOS按鈕,方便超頻后不能開機使用。
▼
音頻部分:集成聲卡采用了ALC1220,搭配TI N5532 OPA放大器,以及Nichicon電容。
▼
主板的背面,可以看到兩條全長的PCIe插槽,是為了迎合當時還沒有滅絕的雙卡用戶,另外還可以看到很多顆PCIe芯片橋接拆分芯片。
▼
下面來進行拆解,散熱器有兼顧到mosfet的散熱,兩部使用一根熱管連接,另外芯片組周圍有一圈燈珠。
▼
供電方面,電感和mosfet都是11個,PWM控制器是瑞薩的ISL69138,最大支持兩路7相(7+0、6+1、5+2等等組合);mosfet也是FDPC5030SG,雙 N MOS/雙層 MOSFET (DSM) ,和Dr Mos一樣也是集成了上下橋,但沒有集成驅動芯片,所以PCB后面可以看到11顆標記為I 596ZXCXL的芯片,應該就是Driver。另外還搭配了11顆60A電感金和若干Nichicon 12K 黑金電容。綜合來看Vcore供電應該是5相并聯(lián)10相,還有1相是uncore供電。
內(nèi)存
前面說X299最大的優(yōu)勢就內(nèi)存,如果不使用4通道內(nèi)存就是浪費性能,最后選擇了宇瞻的NOX暗黑女神,一套2條,2套4條,單條為8G,這樣總計為32GB內(nèi)存。
▼
頂部的導光條中間區(qū)域面積最大,到兩端逐漸減少。但由于頂部兩端向外擴展,如果搭配一些緊湊型機箱要格外注意兼容性的問題(主要是和冷排)。
▼
NOX暗黑女神為全黑色的鋁合金材質馬甲,噴砂處理,手感膩,中間有宇瞻的LOGO。
▼
內(nèi)存版本的頻率為3600MHz,時序為CL18-22-22-38。
▼
導光條頂部有Apaccer的標識,導光條側面有有NOX的標識。
▼
RGB支持4大主板廠家的燈效控制軟件。
顯卡
▼
顯卡附件有“天啟姬”(索泰的2次元角色)的周邊,包括一個鑰匙環(huán)以及一個3D冰箱貼,其它附件還有傳統(tǒng)的兩根供電轉接線。說明書保修卡,以及叫“天啟之翼”的小風扇。
▼
RTX 3070 Ti 天啟OC,正面采用了銀(鋁合金材質)+黑的裝甲風格,還有很多紋路和棱角,配備了三風扇的散熱體系,具體尺寸為315×122×61mm。
▼
中間的風扇貌似要小一點,周圍有一圈ARGB燈環(huán)。
▼
顯卡的側面,中間有索泰的英文LOGO,也是有ARGB燈效的。
▼
顯卡輔助供電插座為雙8Pin設計。
▼
卡厚度明顯超過2槽,接近3槽。從前端可以看到有5根鍍鎳的復合熱管,其實在核心部分還有2根成U型,沒有貫穿到前端。內(nèi)部采用了10+2相數(shù)字供電,對于索泰的次旗艦顯卡就不用擔心供電用料了。
▼
在視頻輸出接口上,依舊DP*3+HDMI 2.1的4接口設計,HDMI 2.1接口可以支持8K視頻的輸出。
▼
顯卡背面采用了鋁合金背板,上面能看到“天啟之翼”的圖案,2個鏤空部分是2個小風扇的安裝位置,安裝后可以加強背面的散熱,同時自帶RGB燈效也使得這張顯卡三面都具備了光效。這樣整個顯卡將有5個風扇,就是外露的供電線有些不美觀。
散熱器
▼
超頻三凌鏡GI-CX360黑色版本,兼容市面上所有主流平臺,當然也包括LGA 2066(TR4也支持),扣具附件全部為金屬材質,其它附件還有ARGB分線,4pin供電分線,以及一個簡易的ARGB控制器(大D供電)。
▼
一體化水冷頭設計,水冷管采用FEP耐高低溫波紋管。主體冷排的三圍是394*120*27mm,側面印有超頻三的LOGO。
▼
鋁材質的鰭片,官方介紹是增厚35%的S型散熱鰭片,增加了有效接觸面積,能增強散熱的效率。
▼
冷頭正面可以隱約看到 PCCOOLER LOGO,這一面也是有ARGB光效的,內(nèi)部采用三相無感電機,搭配石墨軸承和陶瓷軸芯;水管的連接部分有做加固,增強散熱器本身的密封性;底部采用了純銅散熱座,銑平工藝處理,沒有到達鏡面效果;供電為3Pin ,另外還有1個3pin的ARGB接口,為飛機頭。
▼
標配三顆皓月12cm ARGB風扇,采用液壓軸承,轉速1000-2000±10% RPM,風量72CFM,噪音29.1±10% DBA。
▼
風扇背面看到供電規(guī)格為12V & 0.29A;兩面四個邊角都設計有減震膠墊,可以避免風扇轉動產(chǎn)生的振動;供電線為4Pin PWM智能溫控線,ARGB接口也依舊是3pin的飛機頭。
SSD散熱器
▼
EX4主板并未配備SSD散熱器,所以又入手了喬斯伯M.2-5 SSD散熱器。該散熱器可用于2280型SSD,自帶了薄厚兩種導熱膠墊,以適應單、雙面顆粒SSD的固定安裝。
▼
M.2-5的厚度僅為9.6mm,頂部散熱片采用了高低不同的鏤空設計以增加散熱面積。
電源
165w TDP的CPU其高負載功耗肯定更大,全漢的Hydro K Pro系列電源也是主打性價比,有80plus 銅牌認證,即使額定功率到了850w也不算很貴,質保有5年時間。
▼
電源的具體尺寸為:長150mm;寬140mm;高86mm,Hydro K Pro的線材為原生的,并不是一顆模組電源。
▼
電源銘牌:額定功率為850W,單路+12V輸出設計,其中+12V最高電流為70.83A,已經(jīng)達到了850w;+5V與+3.3V則均為最高20A,聯(lián)合輸出功率100w,+5V待機輸出電流最高2.5A,旗艦級顯卡也可以安心使用。
▼
電源采用了全漢常用的黑色磨砂外殼,側面有廠商logo和型號系列標注。
▼
風扇采用了12cm液壓軸承風扇,雖然不能停轉,但可以智能控溫,在60%負載以下風扇轉速為20%,風扇噪音可以控制在25DB(A)。
▼
電源出風面,有AC開關。
▼
線材為全黑色,20+4pin采用了蛇皮紋包裹,長度為530mm;其它全為扁線:CPU供電線1根長600mm,但有2個8pin接口(1個為4+4);PCI-E供電線為2根,500mm長,每根線有2個6+2接口,另外還有8個SATA接口和2個大D接口。
▼
EX4主板除了不支持四針ARGB設備接入,也無法控制內(nèi)存的ARGB燈效,但如果是彩虹跑馬燈的效果,不同步也無所謂了。當然凌鏡自帶了一個簡易的RGB控制器,可以通過它來調節(jié)水冷的燈效。
▼
天啟O顯卡正面的光環(huán)型ARGB燈效.
▼
由于采用了顯卡豎裝方式,天啟顯卡背面的天啟之翼風扇光效就看不到了。
▼
但天啟之翼風扇反射到主板上的光效卻意外的明顯,SSD散熱器都似乎有了光效。
▼
暗黑女神內(nèi)存的光效格外亮麗。
▼
冷頭光效,另外這個冷頭上蓋能手動旋轉以調整LOGO角度。
▼
10900x是一款10核20線程配置的處理器,基礎頻率為3.7GHz,加速頻率可達4.5GHz,三級緩存為19.25MB。測試是在華擎EX4主板上進行,使用XMP將暗黑女神頻率達到3600MHz,并成功開啟4通道模式,另外使用系統(tǒng)為win10。
▼
主板默認情況下,10核最高可以達到4.3GHz,負載比較高時會降到4.1~4.2GHz,我一開始懷疑是主板供電不夠引起的,但超頻后發(fā)現(xiàn)并無問題,索性主頻小超到4.7GHz;Ring頻率(華擎主板里叫Mesh)超到3.2GHz,做了一些常規(guī)跑分測試。
▼
還是通過表格看得更直觀。在一些基礎運算性能軟件的跑分方面,超頻后全核性能得到釋放,平均提高幅度接近了10%,單核性能也提高了6%。
▼
通過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來看下在內(nèi)存性能,超頻后內(nèi)存性能增加不少,這主要是Ring頻率提高的功勞。X299的一個問題就是初始的RING頻率給的太低,只有2.4G,而現(xiàn)在的主流平臺都到了4G以上。超頻3.2G后提升顯著,4通道內(nèi)存讀取超過了90000MB/s。這是DDR5 6000MHz才能達到的成績,而在X299上卻可以非常低的成本來獲得。
▼
接下來看一些生產(chǎn)力軟件的對比。
▼
超頻后多核平均提高幅度14~15%,要比基礎運算性能提高幅度多,這可能是這些軟件對內(nèi)存性能更加敏感。但單核性能提高較少,只有2%.
小結:這款10900x現(xiàn)在來看性能并不算很強,只有12700k大概80%上下的功力,10900k的~85%性能,稍稍弱于12600k一點,和8核的10代、11代i7性能差不多。
▼
室溫22~23度,默認情況下單烤FPU,由于AVX使功耗猛增,CPU只得降低到了3.4G,這樣烤機10分鐘后,10核心平均溫度59℃,AIDA64顯示CPU功耗為194w,小米智能插座顯示整機輸入功耗為287w。
▼
超頻后,要穩(wěn)住4.7G完成FPU烤機功耗核溫度都太高了,所以使用CHINBENCH R 23來看看高負載下溫度和功耗(跑一次CHINBENCH R 23測試需要10分鐘,馬上到10分鐘時截取溫度數(shù)據(jù))。
一開始電壓設定是1.22v,此時10核心平均溫度80℃,AIDA64顯示CPU功耗為330w,小米智能插座顯示整機輸入功耗為440w。看來凌鏡GI-CX360 宣傳的350w解熱能力并非沒有根據(jù)。
后來發(fā)現(xiàn)電壓設定搭配1.17就可以通過CHINBENCH R 23測試了(要跑FPU就得1.2v以上了),此時10核心平均溫度76℃,AIDA64顯示CPU功耗為300w,小米智能插座顯示整機輸入功耗為400w。這顆10900X還是蠻好超的!
▼
3070Ti的性能如果應用在4k分辨率稍微有點勉強,在2k分辨率上則性能富裕很多,那么個人認為最合適的應用環(huán)境就是3440X1440分辨率的21:9帶魚屏,或是高刷新率的標準2k分辨率顯示器。我這次使用了微星MPG341QR 顯示器,34寸帶魚屏,同時還具有144Hz的高刷新率。
▼
《全面戰(zhàn)爭:特洛伊》的Bench,2k分辨率的極高畫質,98.7fps。調整到3.5k分辨率(有爭議,先姑且這么叫吧)的極高畫質,84.5fps,即3.5k分辨率為2k分辨率幀數(shù)的85.6%,幀數(shù)下降幅度接近15%
▼
《刺客信條:英靈》的Bench,2k分辨率的極高畫質,75fps。調整到3.5k分辨率為66fps,即3.5k分辨率為2k分辨率幀數(shù)的88%,幀數(shù)下降幅度12%
▼
《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Bench,2k分辨率的極端畫質,84fps。調整到3.5k分辨率為77fps,即3.5k分辨率為2k分辨率幀數(shù)的91.7%,幀數(shù)下降幅度8%。
▼
一共測試了11款游戲,其它游戲就不截圖展示了,通過表格來匯總,平均下來同樣畫質下3.5k分辨率為2k分辨率幀數(shù)的83.4%,幀數(shù)下降幅度接近16~17%,而如果是從2k到4k分辨率下降幅度應該會超過3成。
▼
來詳細看下光追特效和DLSS效果,《古墓麗影:暗影》的bench,最高預設達到了101ps,開到超高的光追特效,幀數(shù)下降到55fps,降幅接近50%!把DLSS開到質量,就可以恢復到87pfs,幀數(shù)提升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
武俠版的“吃雞”《永劫無間》,在硬件要求上也比較高,使用游戲進階教學關卡的最后決戰(zhàn)場景采集數(shù)據(jù),3.5k分辨率下極高畫質平均幀數(shù)為74pfs,還算流暢;開啟DLSS畫質中最好的質量等級,幀數(shù)即可達到96fps以上。對于電競類游戲,高刷新率更加重要。
▼
Furmark烤機測試,參數(shù)設定為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后,頻率減少到了1665MHz,溫度穩(wěn)定在68℃,GPU-Z顯示的顯卡功耗為303w,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463W,天啟顯卡的散熱做的還是不錯的,當然這是一個在開放平臺下測試的結果,如果放進機箱還要看具體風道設計。
小結:高刷新率的帶魚屏,確實能更好地釋放3070Ti的性能。至于10900X的游戲性能,目測應該和10代和11代差不多,比12代略差一點,大概有5%+左右的幀數(shù)落后(針對2k分辨率)。
首先不太建議大多數(shù)人選購HEDT平臺的,首先,它的單核性能落后于主流平臺,擴展性的優(yōu)勢也基本沒有了,功耗也是略高的。其次要用好HEDT確實要進行一些的超頻設置,Ring頻率肯定是要超的,主頻看個人的應用了,這就需用戶有一定的動手能力。
當然如果你經(jīng)常使用內(nèi)存敏感的應用,比如圖像處理、多媒體編解碼等領域,HEDT還是挺香的。另外現(xiàn)在HEDT的價格已經(jīng)不高了,華擎的這款X299 Extreme4主板也就1k多,雖然沒華南寨板便宜(但沒有華南X299哦?。?,但質量和售后肯定是更有保障的,另外聽說線下渠道這套板U組合還有優(yōu)惠,如果有人想獵奇一下,預算也不會很高。
對于HEDT平臺,單根內(nèi)存最好是使用16G或者32G,但由于(經(jīng)濟)條件有限這次只湊齊了4根8G的NOX暗黑女神,當然成功開啟4通道后不影響測試其性能,以后有時間看看這套內(nèi)存能不能超到4000MHz使用。超頻三凌鏡GI-CX360水冷散熱器通過測試證實了其350w的解熱能力并不是吹牛。Hydro K Pro 850W 是全漢新近推出的高瓦數(shù)電源,價格親民是其最大的優(yōu)點。
顯卡方面,索泰RTX 3070Ti天啟外觀和散熱都很滿意,通過測試也可以看到在3440X1440分辨率的帶魚屏上能更好地發(fā)揮它的性能。稍后也會對這臺MPG341QR 顯示器做單獨的評測,請大家繼續(x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