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自從Intel 13代CPU和老黃家的RTX40系顯卡發(fā)布后,DIY直接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即核心硬件的功耗越來越大,發(fā)熱量越來越大,其成品體積也越來越大。
對于這一變化的好壞咱姑且不論,畢竟硬件的發(fā)展是由核心配件的廠家主導的,咱玩家也起不了什么決定性因素,不過這一變化卻對于下游廠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誰能搞定功耗、發(fā)熱及體積問題,誰的配件就是好配件。
安鈦克作為老牌機電廠家,自然精于此道,之前推出的Performance1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不過近期又開始流行海景房機箱,安鈦克也不甘示弱,推出了C8系列海景房機箱,該機箱采用全塔式設計,采用左右分倉式結構,不僅能裝,而且散熱能力非常強。該機箱共有黑、白兩種配色,今后還會推出ARGB升級版及全景房系列,今天我們先分享一下其中的黑色版吧。
二、開箱介紹
機箱外包裝還是一如既往的簡約環(huán)保型牛皮紙盒。
機箱的參數(shù)規(guī)格使用多國語言印到了側面,從表中可以看出,機箱最大支持210mm的長電源、175mm的高塔散熱器、440mm的長顯卡,機箱還支持多把風扇、可同時安裝3個360水冷,擴展性非常強悍。
機箱采用海景房式設計,前部、左側面板均為鋼化玻璃,配合無A柱設計,可將機箱內的光效與硬件一覽無遺。
機箱頂部采用大面積開孔設計。
頂板采用碰珠式設計,支持免工具拆裝。拆下頂板后,可以看出,機箱頂部可以支持多把風扇及360水冷的安裝(具體支持的規(guī)格詳見參數(shù)規(guī)格表)。
機箱頂部的I/O接口標配了開機鍵、二合一音頻接口、2個USB3.0接口、1個USB 3.2 Gen2 Type C接口及重啟鍵,所有接口均采用防塵塞保護,這一點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機箱尾部一覽,可以看出,機箱采用左右分倉式設計,這樣的好處是,左右倉都有獨立的風道,互不干涉,散熱效果更好。
機箱的左右側板均采用碰珠式設計,可實現(xiàn)免工具拆裝。同時左右側板采用了防脫落設計,打開后不用手扶,也會被限制在一個角度內。
機箱右側板采用全孔網(wǎng)設計,為電源及豎置的冷排(風扇)提供了進風口。
機箱底部采用開放式設計,配合大面積可拆卸式防塵網(wǎng),能夠兼顧散熱與防塵。
打開側板,看看機箱內部結構。
可以看出,由于機箱采用了全塔式結構,所以內部的空間是非常大的,基本上能夠完美兼容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件。
機箱背部一覽,可以看出,電源倉和硬盤倉位于這一側,同時機箱提供了深達90mm的理線空間,即便是手殘黨,也能無憂理線。
機箱左側還提供了一個風扇/冷排支架,能夠安裝較厚的風扇及冷排,玩家無需擔心兼容性問題。
硬盤倉特寫。
機箱的用料也是非常扎實的,其中電源倉處的厚度為1.00mm,主板托盤的厚度為0.94mm。
三、裝機體驗
裝機所采用的配件如下。
裝好后的正面效果,可以看出,機箱內部的空間還是比較寬敞的,裝滿配件后,尚有不少空余。
背線效果也不錯。
蓋好側板的效果。
尾部效果。
烤個機試試(室溫22.6℃),可以看出,AIDA64單勾FPU烤機穩(wěn)定后,CPU各P核心的平均溫度在80℃左右,各E核心溫度在70℃左右,這樣的散熱能力還是很強的。
GPU采用FurMark烤機5分鐘后,核心最高溫度為59℃,這溫度控制也非常不錯了。
四、總結
在這個CPU和顯卡依靠暴力堆規(guī)模提升性能的年代,核心硬件的功耗和發(fā)熱越來越大,體積也隨之暴增,這無疑對配套的機電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機箱來說,不僅要滿足能否裝得下的問題,而且還要設計合理,擁有優(yōu)秀的風道和散熱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目前硬件發(fā)展的趨勢。
從本人的使用體驗來看,安鈦克 C8機箱空間大、設計合理、海景房效果突出、溫度控制給力,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秀,非常適合組建各種高端及發(fā)燒級平臺使用。
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配機有所幫助,謝謝欣賞!